过去的这段时间,中国电影因为疫情而进入了长达半年多的“休眠期”,影院开门,电影行业早日回到发展的上升轨道是电影从业者和观众的共同愿望。《八佰》宣布定档后,各方反应积极热烈,估计制作方自己也没有想到,“迟到”了一年的《八佰》,竟然成了带动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的“强心剂”,正如片中为万人瞩目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一样,一出场,便自带光环。
《八佰》上映,怎可辜负,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特意组织了各地的小伙伴进行了相应的观影,感受跨越银幕内外的震撼!
作为后疫情时期“头部”电影率先“冲出去”的第一枪,让我们来跟随小伙伴的思路回忆一下电影的那些触动心弦的情节。
《八佰》,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为了避免日军炸毁仓库的墙,中国士兵选择舍生取义的那个片段,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为什么能在那一刻大家都能挺身而出?我认为是部队的战斗意志从上到下的传递,贯彻。正是这种整齐划一,从长官到各级指挥员再到每个战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战斗的部队才能在战场上体现出战斗力,才能影响更多的新兵,感染有志的同仁、号召广大的民众,什么是血性,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使命必达,什么是军魂,那一刻的舍生取义就是最好的体现。
同时也庆幸自己处在太平时代,但现在大国博弈、外部环境斗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作为一个芯片人,参与到中国芯片崛起之路的发展历程中,深感有幸的同时也肩负了任务和使命,也时刻警醒自己唯有更加奋进才能不辱使命。希望以后国人都用上我们自己的产品,Starblaze产品远销海外,自己也能骄傲的给后代说,我们也曾经战斗过!胜利过!
《八佰》,奈何桥两边的是非与黑白
不同于很多抗战神剧,《八佰》是有着真实的史实背景的故事,会使人内心更加的触动,心情也不禁跟着电影情节跌宕起伏。1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仿佛置身于82年前那个特殊战场,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繁华的英美租界,一边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奋战的四行仓库,苏州河犹如地狱里的奈河桥将天堂与地狱分离,望过窄窄苏州河,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而电影中的那座桥犹如奈河桥,过了那座桥即可获得重生,简单的场景场景布置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
八佰中的确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激烈场景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的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硝烟
电影开篇有个让我特别触动的画面,展示过租界的灯红酒绿,繁花似锦后,镜头一转,映入眼帘却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景象,这仅仅是一河之隔呀。这一条河的距离,中华民族却用了整整百年的时间去跨越。恍然间回到了近代史的课堂,听老师讲鸦片战争,看到了八国侵华,之后是惨烈的八年抗战,最后内战结束,成立新中国。而这期间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带来今日的和平和繁荣。
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面临着科技封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物资流通,留学人员归国的百般阻挠,到20世纪的《瓦森纳协定》,和如今对于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制裁,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依旧笼罩着我们。
望着窗外车水马龙,享受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便利,我们也应该如先烈一般,虽不能上阵杀敌,但也要为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贡献自身的一份力!
《八佰》,白马精神
电影开场是抗战时期漫天的炮火声,人被四处冲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下,我的目光一直被一匹白马所吸引。破旧的仓库中,士兵无意之间乱走乱撞发现了白马,白马是影片中那条暗线。白马自古是英雄的象征,尤记得三国武神赵子龙,骁勇善战,白铠银枪,一骑白马,那马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据说能日行千里,马中极品,而赵武神也是守国大将。
影片中,养马人为了看马儿一眼,被一枪爆头,理想与现实相碰撞,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开始白马被藏在仓库之中不知所措,也表现了电影前期士兵的状态,压抑迷茫,没有方向,后来马儿被不小心放了出去,更加象征着日军侵华的时普通大众的状态,茫然不知所措,四处逃亡。后来,日军想要和团长谈判,小湖北说,让团长骑着白马,不能在气势上面输了,此时的黑与白,正义与邪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两种意志的较量,更加凸显了白马的高大与圣洁,从一开始画面的格格不入,到后来的理解、认同、感动,最终白马负伤回到仓库,正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永不言弃,积极向前。
带着“白马精神”,“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影片最后“小湖北”梦幻视角中的“端午”骑上了白马,成长为面对千军万马不退缩的英雄。战争完成了对每个人的洗礼。热血的小人物,成为了历史画面中的主角。
银幕外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泪流满面后的怅然,更应有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此时,我们走进影院,有电影看,真好!
《八佰》,抗战初期中日武器对比与当今中外芯片之争的思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将就业人数和相关单位作为兵力的话,那么用于生成芯片的工具、材料、技术就是武器。在武器对比上,以EDA工具为例,Synopsys、Cadence及Mentor Graphics三家企业把持着全球60%,中国95%的EDA市场,国内虽然也有包括华大九天、芯愿景、广立微等一系列EDA工具开发厂商,但与国外几家巨头相比较,仍旧任重而道远。同时,如果把影片中制程小,杀伤力大的武器称为“核心力量”的话,国内中芯国际等企业还需要不断改进武器,争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各类“武器”的进口也使得我们在进行芯片制造上,面临国军当时受制于进口武器使用、更新、维护难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在武器方面,中国芯片也暂时落后。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在战场上吃了很多败仗,而中后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坚定抗日,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杀敌、中国共产党进行游击战巧妙配合的战略下,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在中国军民不畏牺牲、为国捐躯的抗日斗争中,我们终于取得了最后的伟大胜利。芯片行业亦是如此,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武器”上的优势,但是我们有不惧艰难的决心,不畏美国制裁的信心,国家有好的政策和环境,每年有源源不断的新“兵力”补充,“武器”也在逐步实现自我生产,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突破美国的制裁,实现芯片领域的反超!
作为行业新人,就好比刚加入军队的新兵,能做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信心,在芯片事业上锻炼出“能打胜仗”的体质,学习好“武器弹药”的使用,在国家和公司正确方向的领导下,为中国芯片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佰》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在黑暗的最深处点燃了人性的光辉。在影片的摄影创作中,导演通过还原历史情境的影像质感,以柔和、写意而富有冲突美感的光影处理,将观众带入到富有诗意的精神世界之中。可以说《八佰》是一次精神上的旅程,一次视觉上的诗。正如《通天塔》结尾处写道:“最黑的夜,最亮的光”,苏州河北岸战争的残酷与凌厉,塑造出那夜里最耀眼的光芒。
对于《八佰》,你又看到了哪些内容呢,欢迎小伙伴们踊跃留言!